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根据已探明储量的数据显示,全世界约有50%的石油储存在中东的地下,这些石油足够当地国家自给自足数百年甚至更久。可是,在未来主流能源存在极大不确定性的现实情况下下,中东各国不得不疯狂地开采石油,以达到资源利益的最大化,甚至年开采量的90%以上都被用来出口,可谓赚足了世界其他地区国家的钱,被称为“坐在金山上”的国家。在中东地区的诸多国家之中,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储量多年来一直遥遥领先,1990年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就超过2500亿桶,是世界上石油储备最多的国家,直至2010年才被后起之秀委内瑞拉超越。但即使是这样,沙特阿拉伯依然牢牢掌控着世界石油产量、出口量第一的位子,石油在沙特经济占比中也始终保持着主导地位。另外,沙特阿拉伯的天然气储量也很大,已探明储量排名世界第五位,是名副其实的能源大国。
按理说,沙特阿拉伯国土面积225万平方公里,人口也有三千多万,还拥有如此优厚的资源条件,靠着巨额能源收入的加持,应该可以顺利发展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强国,在中东地区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但事实上,他们至今也没能做到这样的结果,原因很简单,他们缺乏另外一样更重要的资源-淡水。淡水对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石油。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但水却是生命之源,任何生命的延续都离不开水,特别是淡水,无论是人口、农业还是工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淡水来转化。就拿中东地区常见的旱地作物小麦来说,每产出一吨小麦就需要消耗1000吨淡水,这对于干旱缺水的国家而言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1000吨水的价值远比1吨粮食要高。可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农业是一切产业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淡水就无法支撑农业生产,而没有强大的农业生产基础,其他产业的发展都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所以,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沙特阿拉伯就曾对本国农业进行大规模重组,意图通过自给自足和改善农村收入来实现粮食安全。在政府的数十年的大力主导之下,沙特阿拉伯的粮食产量迅速飙升,并在20世纪90年代初成为世界第六大小麦出口国。然而后来的事实却证明,沙特的现代农业史等同于一步血泪史,因为沙特阿拉伯在淡水资源上的颓势实在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沙特阿拉伯国土面积虽然庞大,但其境内的大部分土地都是以沙漠或者荒漠的形式存在,耕地占比仅有1.7%左右,降水稀少,除了西南的几个省份之外,其他地区的年降水量普片在100毫米以下,部分地区甚至低于60毫米,这种超低降水量,再加上沙漠地区的超高蒸发量,使得沙特阿拉伯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都十分匮乏。根据资料显示,沙特阿拉伯地区每年产生的地表水总量平均为20亿立方米,地下含水层储水总量大约有500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17个丹江口水库的储水量。这个数据乍一看非常大,但事实上因为地表淡水补充有限的缘故,这些地下水中有5000亿立方米是不可再生的“化石水”,只有10亿立方米是可再生的淡水。也就是说,沙特的地下水其实是像石油一样不可再生的,用完就彻底没有了,每年能够使用的淡水撑死也就20亿立方米。20亿立方米对于沙特来说,是什么概念呢?在沙特农业发展巅峰时期,也就是19世纪90年代初期,沙特阿拉伯居民、农业、工业每年所需的淡水总量超过300亿立方米,即使把境内所有的地表水都100%利用完全,其占比也会不超过7%,淡水缺口达93%之多,每年需要从地下或者海中获取200多亿立方淡水。沙特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并且没有之一。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沙特政府就开始部署大量的财政预算,用以大兴土木,在沙特境内兴建电力设施,开发井泉、灌溉水渠、公路,以及建立农产品销售系统。同时还修正了“公共土地分配条例”,将一定面积的休耕地分配给当地企业和个人,让他们进行农业开垦,政府提供无息贷款以及补贴,并承诺会以不低于国内销售和出口的价格收购这些土地上产出的农作物。另外,如果分配的这片土地在规定时间内被开发到25%以上的面积,那么这片土地的归属权就会自动转移给被分配人或者企业。这种举措一经推出,就得到了沙特民众的积极响应,积极地推进了沙特阿拉伯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发展进程。截止到1989年,沙特阿拉伯一共分配了超过1.5万平方公里土地给予个人和企业。在此期间,由于福利政策优厚,收购价格较高的缘故,这些分配出去的土地都被迅速地利用起来,使得沙特农产品产量出现暴增,特别是小麦的产量,不仅完成了政府早期的目标,而且还出现了大量的生产过剩,最终导致政府不得不将收购价格下调,以控制不断增长的小麦产量。
可是,任何政策都有漏洞,投机倒把的人哪里都有。在80年代后期,沙特国内小麦的收购价格虽然经历了数次下调,但下调的幅度却不大,收购价仍高于国际市场很多,最高的一段时间收购价竟比国际价格要高出三倍之多,以至于有些人甚至直接拿进口的小麦充当自己生产的小麦欺诈政府。为了杜绝此类事件发生,沙特政府一方面鼓励民众种植小麦、大麦以外的经济作物,另一方面对农产品的进口权限做了规定,由沙特国家粮食储备总局垄断经营。同时,对农业用水进行高额的补贴,对电力供应进行大幅度降价。这个计划引起了沙特民众的巨大反响。因为种地的机械、设备、基础设施是政府免费搞的,土地是政府免费分的,油价又近乎免费,唯一贵一点的就是水电了,如今水电价格再降新低,政府还高价收购,这不是送钱吗?于是在1983年至1990年间,沙特的农作物种类和产量进一步增多,但增长量最大的还是小麦,因为沙特地区的其他作物产量不佳,没有小麦的经济效益高。根据1989的数据显示,沙特阿拉伯在这一年的小麦产量达到350万吨,比五年前增加了2.5倍之多,沙特也因此成为世界第六大小麦出口国。
沙特历史耕地变化
沙特历史淡水消耗量而到了90年代初期,沙特阿拉伯拓展的种植业、畜牧业规模到达巅峰,淡水危机也终于出现了。由于当时的现代农业规模过于庞大,沙特的淡水需求在1990年开始跨入300亿立方米大关,而沙特的地表淡水总量仅20亿立方米,所以大部分的灌溉用水不得不使用“化石水”,这种水储存于地下深层,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上世纪末期的大规模农业扩张使得地下水抽取超标,部分地区水位下降高达一百多米,地下含水层几近枯竭,越来越多的水井干枯,沙特政府不得不正视即将到来的淡水危机。因为他们发现,“化石水”不可再生,就如同石油一样,当它消耗殆尽之后,沙特的淡水来源就只有海水淡化,以及听天由命了。面对日益高昂的农业生产价格,以及水资源的日益枯竭,沙特不得不调整农业的发展方向。他们将部分农业产业转移其他国家发展,比如说:美国、加拿大、非洲、阿根廷、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可用耕地较多的国家,这样就可以利用他国富余的土地资源发展本国农业,从某些意义上说,沙特的这种做法比直接进口更加有利于缓解粮食安全危机。
沙特焦夫省北部农业开垦变化图一般来说,沙特阿拉伯转移到国外的都是耗水量极大的农业项目。比如说畜牧业,他们选择在美国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亚州和亚利桑那州购买土地,用以种植苜蓿,然后将苜蓿拉回沙特养牛养羊,这样一来,畜牧业的淡水损耗大部分就都转接到其他国家去了。在2016年,沙特境内仅奶牛的保有量就高达17万头,其他肉类牲畜数量更多,很难想象一个遍地沙漠的国家可以拥有如此规模的畜牧业。在粮食安全和淡水安全问题上,沙特最初选择了粮食,但是最终他们又选择了淡水。未来,沙特的农业将会朝着两个方向前进,第一个是加大海外购地规模,将耗水性强的产业转嫁到国外,第二个是加大海水淡化的技术和资金投入,使用石油作为能源来换取淡水,使之能够达到供应本国农业的规模。目前,沙特的海水淡化规模世界第一,仅在2011年就有27座海水淡化工厂,日产淡水可达330万立方米,但海水淡化不仅成本高昂,而且还需要巨大的能源,沙特石油天然气产量的25%用于海水淡化事业,预期到2030年,沙特石油和天然气产量的50%将用于海水淡化。在许多人看来,沙特是坐在金山上的国家,十分富足,但事实上,沙特却一直在用能源换取淡水——一种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非常不起眼的资源。